Detail
Tools
Favorite

弘扬深圳特色的“观念文化”

Author: 李凤亮
Source: 中国文化网 2012-03-27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7
Document type: Information
Quoted by: 窦宝国
Abstract: <p><font size=4><strong>弘扬深圳特色的“观念文化” <br /></stron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20年前,88岁高龄的邓小平,坐着从北京驶出的专列,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南方之行。邓小平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将中国这艘巨轮领入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深圳经济特区没有辜负小平的期望,以巨大进步和辉煌前景,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p>
<p>  2010年,恰逢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一位深圳人自发地在网上写下了他印象最深、对他影响最大的深圳观念和口号,这段文字迅速地唤起了所有深圳人的集体回忆,促成了后来轰轰烈烈的“深圳观念”评选活动。通过全民的评选与专家的考察,最后选出了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深圳观念”,并结集出版了《深圳十大观念》。该书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主编,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作序,甫一出版,即引起全国关注,多次再版重印。不少地方大批量购买此书作为干部读本,引发了全国性的“观念阅读潮”,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景观。</p>
<p>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走到了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姓“社”姓“资”的讨论,反映出内在的观念差异;“左”或“右”的争鸣,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路向。是邓小平这样一位伟人,以南方谈话的形式,掀起了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后第二次全国性的思想解放。如今,中国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又到了“需击一猛掌的历史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重温小平当年南方谈话和深圳特区30多年来积淀下来的“观念文化”,更觉意味深长。</p>
<p>  南方谈话催生“深圳观念”</p>
<p>  今年2月19日是小平同志逝世15周年纪念日。那一天,深圳莲花山顶的小平铜像下,深南大道旁的小平画像前,深圳市民自发地去献花,缅怀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直接缔造者,在他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南方谈话精神的影响下,深圳人不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包括具有深圳特色的“观念文化”。深圳特区创建之初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对小平“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生动诠释;深圳人倡导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直接回应了小平关于“不争论”的睿智思想;“敢为天下先”,是对小平最初所说的“杀出一条血路”的生动回答;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给了深圳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以巨大勇气。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反复强调,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共同富裕。深圳人以自己30多年的改革实践,践行了小平的这些朴素理念。可以说,小平的思想尤其是南方谈话,激发了特区的活力,也催生了特区的一系列先进发展理念。</p>
<p>  众所周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小平思想的精髓。南方谈话处处体现了这一精髓。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回到生活和工作的常识,追求改革与发展的共识,将人类一切合理化的价值和做法创造性地用于中国的实际,引领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深圳特区30多年的发展,成为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最生动最深入的实践。难怪小平自己要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br />观念引领深圳改革发展</p>
<p>  “深圳十大观念”的评选,体现了一种自发性和群众性,是群众和专家智慧的共同结晶。2010年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特区上下热烈讨论,从200多个应征观念中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大观念”。这些观念,既有改革开放之初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理念,也有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后特区人追求卓越、创新、人文、共享、包容的理念。“十大观念”既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又在纵向上显示了一种发展的逻辑。可以说,“十大观念”是深圳人精神追求的缩影,深圳改革开放史同时也是一部深圳观念发展史;反之,深圳诞生的这些观念,又在不同阶段引领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观念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构成了一道十分生动的互动景观。</p>
<p>  观念是主观的产物。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观念产生力量”。“深圳十大观念”与深圳30年改革发展进程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在笔者看来,在深圳特区发展史中,“十大观念”至少在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一)对深圳社会的动员力</p>
<p>  深圳作为中国第一批特区,在其创建之初,一片荒芜,百废待兴。早期特区人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也创造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观念,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重要标志,成为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直到今天,在很多内地人的印象中,速度、效率依然是深圳的符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依然是深圳的观念名片。而在人们对市场经济发展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深圳人更是响亮地喊出了另外一句口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种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统一了特区人的思想,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改革创新事业,保证了30多年的建设成就。</p>
<p>  (二)对改革发展的牵引力</p>
<p>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这是2005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个口号。它既是对深圳特区25年发展历程和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坚定改革创新方向的庄严宣示。特区因改革而生,为创新而立。如今,创新已成为深圳的代名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深圳长远的战略目标,这种改革创新,既是经济发展、文化事业上的,又是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上的,是一种全面的持久的战略任务。今天,当全社会改革动力匮乏、需要“击一猛掌”的时候,深圳理应再次当好改革创新的“领头羊”。深圳有改革的基础,也有引领改革的责任。30多年来,深圳人不断明确自身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的现代化、法制化求索探路。在这方面,深圳观念起到了巨大的牵引作用。像“敢为天下先”这样的口号,最早就是从深圳喊出来的。“先走一步”“敢闯敢试”“摸着石头过河”等观念从深圳诞生,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深圳自我激励、勇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坚定信念。 </p>
<p>改革创新是一种探索行为,有时没有经验可遵,没有前路可循,有的只是改革的动力、干事创业的激情,因此,深圳人发明了另一个理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今天的成功者,是无数次尝试而成就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身旁,站立着多少失败的同路人。一个城市对于失败的态度,决定了它能抵达成功的高度。所以,当我们今天回顾改革时,更应该向那些勇于挑战的失败者致敬。</p>
<p>  (三)对深圳移民的凝聚力</p>
<p>  深圳从一个3万人的渔镇,发展到今天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的人来到深圳,创业之余需要交流,离乡背井更期待温暖。于是,特区喊出“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最具根性的民族,落叶归根是一种永恒的情感;还有人说,年轻而现代的深圳是一座最无根性的城市,“深圳人”只是户口簿或身份证上一种并无实质意义的能指。这些话也许有些道理。但三十而立的深圳早就意识到了这种身份意识、家园意识的缺乏,深圳人的自我认同感也在一天天强化。</p>
<p>  如今,深圳人的凝聚意识,已从一种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对新深圳人的包容,发展为一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公益精神。深圳人借用了一句古印度的谚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来表达自己的公益情怀。公益是一种大爱,如今它已在深圳整个社会生根开花。在义工服务、打造“志愿者之城”方面,深圳再次走到了全国的前列。</p>
<p>  (四)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力</p>
<p>  观念不只是口号,也不只是城市特色,它既反映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气质,更具有思想上的超前性。在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构成的广义文化系统中,观念文化具有独特的地位:它联系现实,却不囿于眼前;它触觉敏锐,具有超前引领能力和提升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都应该重视“观念”对城市形象的引领和提升功能。</p>
<p>  深圳在中国第一个喊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在这个响亮的口号下,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戏聚星期六、剧汇星期天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陆续开展,文体设施遍布全市,自助图书馆全国首创。而“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更充分显示了特区人经济发展后的文化自觉,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深圳的文化形象。而使深圳国际形象得以大大提升的,是去年成功举办的大运会。“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一句口号,也是深圳人树立世界眼光的响亮表达。</p>
<p>  创造更有影响力的“观念文化” </p>
<p>“深圳十大观念”已成为深圳文化建设中一道底蕴厚重的景色,成为深圳精神的生动体现。“深圳十大观念”不只属于深圳,它更属于变革图新的时代、走向复兴的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学者,笔者常常会想:“观念文化”缘何能在深圳得以发展?笔者能给出的回答,一是深圳虽无深厚文化积淀,但有改革热土,是激情燃烧的现实培育了这些观念;二是敢闯敢试、敢想敢提的特区人,他们打破框框,不守常规,以热烈的语言、先行的观念为自己鼓劲;三是深圳人的文化自觉,尤其是一种凝聚“观念文化”的自觉。</p>
<p>  今天,深圳站在了新的30年发展的起点上,新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引领。而在笔者看来,深圳“观念文化”的发展,一要植根现实热土,培养生命力;二要紧随时代更新,具有创造力;三要把握国际趋势,增强前导力。</p>
<p>  深圳应在“观念文化”上再次领跑全国。事实上,《深圳特区报》的“龙年新春八评”,已成为打造新的“深圳观念”的先声。“根本出路还是改革”让我们看到了特区人坚定不移的改革信念;“必须摒弃GDP为王”显示了从“速度深圳”“效益深圳”向“质量深圳”发展的思路;“以公正促共富”表明深圳对市场伦理、社会正义的坚守;“释放社会活力”创新了社会管理、社会动员的理念;“民力创未来”回答了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改革是第一政德”说出了民众的期待,也道出了为政者的执政伦理;“国民精神定成败”犹似振臂一呼,在道德颓废的今天不失为一种警醒。这些新的观念,显示深圳已朝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目标大步前行,从拼经济拼管理向拼文化拼观念昂然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轻而日渐成熟的深圳,将用“激情燃烧,干事创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提升文化自觉”“创意产生财富”“质量决定生命”“创新赢得尊严”“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打造民间精英社会”“中国的深圳、世界的深圳”这些新的观念、新的口号,丰富自身的观念文化,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窦宝国,摘自:李凤亮,中国文化报,2012-03-27)</p>
<p><br />&nbsp;</p>
Database: 报告类
Help About DATA
©2011-2021 China Center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Shenzhen University/深圳市应用经济研究会 Copyright Statement Terms of Use 粤ICP备20201024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