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
Tools
Favorite

“中国制造”可入非洲觅商机

Author: 李明波
Source: 广州日报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7
Document type: Information
Quoted by: 王杨青
Abstract: <p><font size=4><strong>“中国制造”可入非洲觅商机<br /></strong></font></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民企获准在非洲乌干达的维多利亚湖畔建立一块横跨乌干达 2 省(区)、面积相当于 20 个澳门大小的贸易区,由乌干达政府赋予地方立法权。乌方承诺,允许该贸易区在 10 年内达到 50 万居民。这表明已经有精明的中国商家将眼光瞄准了非洲。<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为“世界加工厂”,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价值低端,而人民币升值正进一步挤压中国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其结果是许多制造业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改变缺乏核心技术、国际市场、国际品牌和全球化渠道的现状。但除了扩大内需,“中国制造”还可以寻求走出去的发展途径。“两条腿走路”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去哪里较好?处在全球化边缘角色的非洲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非洲地区经理埃文斯&#8226;奥桑诺曾表示,未来 10 年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预计需耗资 2500 亿美元。这或许将是“中国制造”的巨大机会。<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除资源、能源产地外,非洲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也越来越得到中国公司的认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都是非洲国家现阶段具有较多投资机会和较大投资需求的,而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王杨青,摘自:李明波,广州日报,2008.11.17) </p>
Database: 报告类
Help About DATA
©2011-2021 China Center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Shenzhen University/深圳市应用经济研究会 Copyright Statement Terms of Use 粤ICP备2020102476号-1